药物大类 | 皮肤病合理用药 |
---|---|
药物小类 |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药物的合理用药 |
药物名称 | 他克莫司 |
英文名 | Tacrolimus |
适应症 |
(1) 全身用药:适用于严重银屑病、白塞病、坏疽性脓皮病,移植物抗宿生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局部用药:用于异位性皮炎、银屑病、坏疽性脓皮病、白癜风等。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日0.05~0.3mg/kg,分2~3次口服,根据病种及病情轻重调整剂量,一般疗程数周到数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每日2次,成人可用0.03%和0.1%浓度,儿童用0.03%浓度,持续至皮损消退后1周。 |
药理学 | 本品进入细胞后,与其受体蛋白FKBP-12结合,形成由他克莫司-FKBP-12、钙、钙调蛋白和钙调磷酸酶构成的复合物,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阻止活化T细胞核转录因子(NF-AT)的去磷酸化和易位,NF-AT会启动基因转录基因形成细胞因子(如IL-2,γ干扰素等)。本品还可抑制编码IL-3、IL-4、IL-5、GM-CSF和TNF-α的基因的转录,这些细胞因子参与早期阶段的T细胞活化。体内外实验证明,本品是一强效的免疫抑制剂。此外,本品还能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下调朗格汉斯细胞表面FCεRI的表达。 |
药动学 | 本品口服吸收不完全,且差异较大。平均生物利用度在肝移植患者中约为21.8%,肾移植患者约为20.1%,健康自愿者为14.4%~17.4%。与食物同服可降低本品的吸收。本品静脉输注结束时即达到血浆峰浓度,其后浓度迅速下降,当分布达到平衡后,血中峰浓度介于检测不出至20ng/ml之间,间歇性局部应用本品长达一年也不会导致全身蓄积,局部应用本品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尚不清楚。本品t1/23.5~40.5小时。主要经肝脏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 3A系统亲和力高,是P450 1A和3A的强效抑制剂,经胆道清除,肾清除率小于1ml/min,该药能透过胎盘。 |
相互作用 |
1. 本品与环孢素A合用,环孢素A的半衰期延长肾毒性增加,因此不推荐本品和环孢素A联合应用。 2. 甲强龙可以降低或升高本品的血浆浓度。 3. 麦角胺、红霉素、交沙霉素、孕二烯酮、炔雌醇、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咪达唑仑、尼伐地平、奥美拉唑、他莫昔芬和维拉帕米等可能抑制本品的代谢。 4. 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苯妥因、利福平、卡马西平、安乃近、异烟肼等可能减少本品的血浓度。
|
不良反应 |
1. 诱发和加重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感染。 2. 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 3.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有震颤、头痛、感觉异常、失眠、焦虑、思维异常、嗜睡、眩晕、反应降低、偏头痛、惊厥等。 4. 高血压较常见。 5. 血液学变化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全血细胞减少。 6. 有报道使用本品后发生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和皮肤肿瘤)。7. 其他有高血糖、糖尿病、高血钾或低血钾,血镁、血钙、磷酸、血钠浓度降低等。 8. 外用本品可致局部刺激,如皮肤烧灼感、红斑、瘙痒等,一般1周左右可消失。
|
注意事项 |
1. 妊娠及哺乳妇女、对他克莫司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 2岁以下儿童慎用。 3. 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患者慎用。 4. 避免大面积长期持续外用。 5. Netherton综合征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经皮肤吸收显著增加,应避免应用本品。 6. 外用后应避免日晒,沐浴后应等皮肤完全干燥后再应用本品。
|
疗效评价 | 他克莫司系统应用治疗严重的顽固性银屑病疗效高且耐受性好,但减量或停药后仍可复发,故应注意选择病例。对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治疗无效的白塞病、坏疽性脓皮病,他克莫司亦有较好效果。他克莫司外用较环孢素有更好的透皮性,对异位性皮炎、银屑病、坏疽性脓皮病、白癜风等有较好疗效,但应注意大面积长期外用有诱发恶性肿瘤的风险。 |
皮肤病合理用药他克莫司(Tacrolimus)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