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皮肤病合理用药 |
---|---|
药物小类 |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合理用药 |
药物名称 | 碘化钾 |
英文名 | Potassium Iodide |
适应症 | 用于孢子丝菌病、皮肤隐球菌病、虫霉病、奴卡放线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深部真菌病,是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物。对白塞病、多性红斑、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结节性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等也有一定疗效。 |
用法用量 | 10%碘化钾溶液口服,开始每日3次,每次5ml,饭后或与牛奶同服,若能耐受,逐渐增加至每日3次,每次10ml。治疗真菌病应在皮损全部消退后继续用药至少1个月,以免复发。 |
药理学 | 碘化钾在体外无抑制真菌的作用,其抗真菌机制不明,可能与碘化钾能溶解肉芽肿和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有关,肉芽肿组织溶解后,其内部的真菌暴露于人体免疫系统,更易被消灭。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机制也不清楚,可能是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此外碘化钾可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炎症部位的组织损伤。 |
药动学 | 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在血液中碘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30%的碘被甲状腺摄取,其余主要由肾排泄,少量由乳汁和粪便排泄,极少量通过皮肤和呼吸排出,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
不良反应 | 1、少数人对碘过敏,在用药后立即或几小时后出现血管性水肿、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的可发生喉头水肿、窒息、过敏性休克。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 2、可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3、长期服用可出现口渴、金属味觉、鼻炎、唾液增多、眼部刺激等症状。 4、长期服用可诱发碘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碘还可以通过胎盘和进入乳汁,引起新生儿甲状腺肿。 5、可加重疱疹样皮炎,诱发血管炎、脓疱性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等。 6、可出现药源性痤疮,表现为面、躯干部位的脓疱性、增殖性损害,无黑头粉刺。 |
注意事项 | 1、碘过敏者禁用 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3、可使肺结核病播散,故应在完全排除结核病后方可使用。 |
皮肤病合理用药碘化钾(Potassium Iodide)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