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01
药智数据企业版
量身打造,体验升级
立即前往
VIP免费试用申请
登录 注册
反馈纠错 帮助中心 打印
企业版药品说明书数据库,支持高级检索,历史版本查阅,PDF图文对照,点击体验!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核准日期: 2016-07-14
修改日期: 2016-11-01
【药品名称】
英文名称: 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Eye Drops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左氧氟沙星,辅料含增稠剂玻璃酸钠。本品不含防腐剂。
化学名称:(-)-(S)-3-甲基-9-氟-2,3-二氢-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18H20FN3O4·HCl·H2O
分子量:415.85
【性状】 本品为淡黄绿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性角膜炎。
【规格】 暂无权限
【用法用量】 将本品滴入眼睑内。一日3~5次,一次1~2滴。推荐疗程:细菌性结膜炎7天、细菌性角膜炎9~14天,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最常报道的不良反应是暂时性视力下降、发烧、一过性眼睛灼热、眼痛或不适、咽炎及畏光,发生率约1%~3%。其他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过敏、眼睑水肿、眼睛干燥及瘙痒。
【禁忌】 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及本品任何组分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只限于滴眼用,不能用于结膜下注射,也不能直接滴入眼睛前房内。
2.和其他抗感染药一样,延长使用本品将可能导致非敏感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包括真菌。因此本品不应长期使用。
3.喹诺酮类药物全身用药时,即使只用一次,也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某些反应伴有血管性休克、意识丧失、血管性水肿(包括咽、喉或脸部水肿)、气道阻塞、呼吸困难、荨麻疹、瘙痒等,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咨询医生。
4.使用时注意避免污染容器前端。
5.建议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患者不戴接触眼镜。
6.本品为一次性使用的单剂量滴眼液,不含防腐剂,单支开启后应立即使用,一次用毕即弃去。需再次使用时,应重新开启一支。
7.使用时,舍去最初的1~2滴。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由于目前对孕妇使用本品的研究及数据尚不充分,因此不推荐孕妇使用本品。根据氧氟沙星的数据,推测左氧氟沙星可通过人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用药】 1岁以下婴儿使用本品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立。未成熟动物口服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关节病,但没有证据证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承重关节有任何影响。
【老年用药】 老年人使用本品的疗效及安全性与其他成人患者无明显差别。
【药物相互作用】 有关本品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尚不充分。已经证明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全身服用时可增加茶碱的血药浓度,干扰咖啡因的代谢,增加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及其衍生物的作用,如果同服环孢菌素,患者可能会有一过性血清肌酐升高。
【药物过量】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理毒理】 作用机制: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消旋体)的左旋体,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主要由左旋体产生。左氧氟沙星及其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修复和重组所需的拓朴异构酶Ⅳ和DNA旋转酶(为拓朴异构酶Ⅱ)。
耐药性: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由DNA旋转酶或拓朴异构酶Ⅳ的特定区域,也称为喹诺酮耐药性决定区(ORDRs)的突变,或者药物外排系统改变产生。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方式与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均不同。因此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上述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仍可能有效。
体外条件下由于自发变异而产生的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情况较少(范围:10-9至10-10)。虽然观察到左氧氟沙星和其他一些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但对其他氟喹诺酮类品种耐药的细菌仍有可能对左氧氟沙星敏感。
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
左氧氟沙星体外对多种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在浓度等于或稍高于抑菌浓度时即具有杀菌活性。
在体外研究和临床感染中证明,左氧氟沙星对下列微生物有抗菌作用:
革兰阳性需氧菌:粪肠球菌(多种菌株仅中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表皮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腐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包括多重耐药性菌株[MDRSP]*)、化脓性链球菌。
*MDRSP(多重耐药性肺炎链球菌)指对下列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青霉素(MIC≥2µg/mL),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及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
革兰阴性需氧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军团菌、卡他莫拉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粘质沙雷氏菌。
*与此类中的其他药物相同,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时,铜绿假单胞菌的某些菌株可以很快产生耐药性。
其他微生物: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
在猕猴炭疽热(暴露后)模型及体外条件下应用血浆浓度作为替代标记物时均显示左氧氟沙星对炭疽杆菌有抗菌作用。
下列数据为体外试验结果,但其临床意义未知:
体外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对下列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9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2µg/mL或更低;但是左氧氟沙星治疗由这些微生物所引起的临床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进行足够的、良好对照的试验研究。
革兰阳性需氧菌:溶血性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C/F组)、β-溶血链球菌(G组)、无乳链球菌、米勒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革兰阴性需氧菌:鲍曼不动杆菌、鲁氏不动杆菌、百日咳杆菌、柯氏柠檬酸杆菌(差异柠檬酸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坂崎氏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氏杆菌、聚团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萤光假单胞杆菌。
革兰阳性厌氧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下列试验表明左氧氟沙星不具有致突变作用:Ames细菌突变分析(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菌),CHO/HGPRT正向突变检测,小鼠微核试验,小鼠显性致死试验,大鼠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小鼠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在体外染色体畸变(CHL细胞系)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CHL/IU细胞系)中为阳性。
生殖毒性:
大鼠经口给药剂量高达360mg/kg/天时,左氧氟沙星对其生殖能力没有损害,这一剂量相当于相对体表面积相同时人类最大推荐剂量的4.2倍。静脉滴注剂量为100mg/kg/天时,左氧氟沙星对其生殖能力也没有损害,这一剂量相当于相对体表面积相同时人类最大推荐剂量的1.2倍。
致癌性:
对大鼠生命全程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每日服用左氧氟沙星,连续服用2年,未表现出任何致癌作用。使用的最高剂量(100mg/kg/天)为人类推荐最大剂量(750mg)的1.4倍(根据相对体表面积计算)。任何剂量的左氧氟沙星均不能缩短UV诱发的白化裸鼠(Skh-1)皮肤肿瘤的进展时间,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具有光致癌性。在光致癌性试验中,左氧氟沙星最大剂量(300mg/kg/天)时,裸鼠皮肤左氧氟沙星浓度范围是25-42µg/g。而剂量为750mg时,人类受试者左氧氟沙星皮肤浓度的Cmax平均约为11.8µg/g。
其他毒性:
左氧氟沙星和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已经表明可以导致大多数种属的未成年实验动物发生关节病变。幼年犬(4-5月龄)经口给予左氧氟沙星,剂量为10mg/kg/天,连续用药7天,或静脉给药,剂量为4mg/kg/天,连续给药14天,均可引起关节损害。幼年大鼠经口给药剂量为300mg/kg/天,连续用药7天,或静脉给药,剂量为60mg/kg/天,连续给药4周,均可以引起关节病变。3个月的Beagle犬,连续14天经口给予左氧氟沙星40mg/kg/天,在第8天出现严重的关节毒性而停药。在剂量≥2.5mg/kg水平(根据比较血浆AUC,约是儿童用量的0.2倍)时,可出现轻微肌肉骨骼损伤的临床表现,但尚无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损伤。剂量为10和40mg/kg(分别为儿童用量的约0.7倍和2.4倍)时,可以引起滑膜炎和关节软骨损伤。恢复18周后,关节软骨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仍存在。
小鼠耳部肿胀试验显示左氧氟沙星的光毒性与氧氟沙星相似,但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相比较弱。
虽然在某些静脉给药的大鼠试验中发现了结晶尿,但是结晶并不是在膀胱中形成的,而是在排尿后形成的,因此不意味着左氧氟沙星具有肾毒性。
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时使用可以加重喹诺酮类药物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
左氧氟沙星的剂量为6mg/kg或更高时,快速静脉注射可以使犬产生低血压。这一作用可能与组胺的释放有关。
动物的体外和体内试验显示,在人体起治疗作用的血浆浓度范围内,左氧氟沙星既不是酶诱导剂,也不是酶抑制剂,因此,与其他药物或试剂不存在药物代谢酶相关的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 国外产品QUIXINTM滴眼液(0.5%的左氧氟沙星)研究资料介绍,15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15天疗程的治疗,测定不同时间点左氧氟沙星血浆浓度。用药后1小时左氧氟沙星平均血药浓度从第1天的0.86ng/ml变化到第15天的2.05ng/ml。头2天每2小时滴QUIXINTM滴眼液一次,每天共8次,以后每天每4小时滴眼一次,每天4次,每次1~2滴。第4天测得左氧氟沙星平均最大血药浓度为2.25ng/ml。平均最大血药浓度第1天为0.94ng.ml,第15天增加至2.15ng/ml,低于报道的左氧氟沙星标准口服剂量最大血药浓度的1/1000。
3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滴入一滴QUIXINTM滴眼液,测定不同时间点泪液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结果60分钟内平均泪液浓度在34.9µg/ml到221.1µg/ml范围内,滴眼后4、6小时平均泪液浓度分别为17.0µg/ml和6.6µg/ml。这些浓度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 暂无权限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暂无权限
【批准文号】 暂无权限
【生产企业】 暂无权限
数据更新时间:2025-06-26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