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01
药智数据企业版
量身打造,体验升级
立即前往
VIP免费试用申请
登录 注册
反馈纠错 帮助中心 打印
企业版药品说明书数据库,支持高级检索,历史版本查阅,PDF图文对照,点击体验!

缬沙坦胶囊

核准日期: 2006-12-14
修改日期: 2007-03-16;2010-10-01;2013-08-27;2014-10-17;2015-12-01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缬沙坦胶囊
英文名称: Valsartan Capsules
商品名称: 怡方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缬沙坦
化学名称:N-戊酰基-N-{[2’-(1H-四氮唑-5-基)[1,1’-联苯]-4-基]甲基]-L-缬氨酸。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4H29N5O3
分子量:435.52

【性状】 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和粉末。
【适应症】

适用于各类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对ACE抑制剂不耐受的病人。

【规格】 暂无权限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粒(80mg),一日1次。抗高血压作用通常在服药2周内出现,4周时达到最大疗效。对血压控制不满意的病人,每日用量可增至2粒,或加用利尿剂。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或非胆管源性及胆汁瘀积型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2316例服用缬沙坦患者经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本药物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下表所列为10次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结果,缬沙坦的剂量为10mg~320mg,治疗时间最长为12周。在2316名患者中,1281人服用80mg,660人服用160mg。由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和治疗期限无关,因此将服用不同剂量的情况合并统计,结果表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或种族无关。无论与所用试验药物有无因果关系,缬沙坦治疗组所有发生率大于等于1%的不良反应如下:

  缬沙坦(N=2316)% 安慰剂(N=888)%
头痛 9.8 13.5
头晕 3.6 3.5
病毒感染 3.1 1.9
上呼吸道感染 2.5 2.4
咳嗽 2.3 1.5
腹泻 2.1 1.8
疲劳 2.1 1.2
鼻炎 2 2.3
窦炎 1.9 1.6
背痛 1.6 1.4
腹痛 1.6 1.0
恶心 1.5 2.0
咽炎 1.2 0.7
关节痛 1.0 1.0

其它发生率小于1%的不良反应有:水肿、虚弱无力、失眠、皮疹、性欲减退、眩晕。尚不知这些反应是否与缬沙坦治疗有因果关系。
曾出现一些罕见报道,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瘙痒及其它过敏反应如血清病、血管炎等。
化验指标
缬沙坦偶可引起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减少。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服用缬沙坦的病人出现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明显降低(>正常值的20%),分别为0.8%和0.4%。而服用安慰剂的病人出现血红蛋白或血球压积减少者仅0.1%。
服用缬沙坦与服用ACE抑制剂,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分别为1.9%和1.6%。
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服用缬沙坦的患者发生明显的血肌酐,血钾和总胆红素升高者分别为0.8%,4.4%和6%,而ACE抑制剂组出现的上述不良反应分别为1.6%,6.4%和12.9%。
服用缬沙坦的患者偶有肝功能指标升高。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无需监测特殊的实验室指标。

【禁忌】

1、对缬沙坦任何成分过敏者。
2、妊娠及严重肾衰(肌酐清除率<10ml/分)患者。

【注意事项】

1、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在严重缺钠和(或)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如服用大剂量利尿剂的患者,用缬沙坦开始治疗时,偶可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因此,在开始缬沙坦治疗前,应先纠正病人的低血钠和低血容量状况,如减少利尿剂的使用量。当发生低血压时,病人应抑卧,必要时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待血压稳定后可继续用本药治疗。
2、肾动脉狭窄:服用缬沙坦。有可能使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病人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故为安全起见,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这些指标。
3、肾功能不全: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对严重病例(如肌酐清除率<10ml/min),目前尚无研究资料,应慎重用药。
4、肝功能不全:对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缬沙坦主要以原型经胆汁清除,胆道梗塞患者的缬沙坦清除率降低。这类患者服用本药时,应特别慎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缬沙坦不能用于孕期妇女,如在服用本药期间发现怀孕者,应尽快停用缬沙坦。动物试验表明缬沙坦可分泌至哺乳期大鼠的乳汁中,因此,建议授乳妇女勿用缬沙坦。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

尽管服用缬沙坦后,对老年人的全身性影响多于年轻人,但无任何临床意义。

【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试验未发现本药与下列药物间存在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西咪替丁、华法林、呋噻米(呋喃苯胺酸)、地高辛、阿替洛尔、吲哚美辛、氢氯噻嗪、氨氯地平、格列本脲。
由于缬沙坦基本不被代谢,所以它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诱导剂或抑制剂通常不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尽管缬沙坦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但体外实验表明本药与其它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双氯芬酸、呋塞米(呋喃苯胺酸)和华法林之间无血浆蛋白结合方面的相互作用。
与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钾制剂或含钾的盐代用品结合时,可使血钾升高。如必须同时服用,应注意监测。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可能出现的主要症状是明显的低血压。若在服药后不久发生,可采取催吐治疗。否则可按常规治疗,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血液透析似乎不能清除缬沙坦。

【药理毒理】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激素,它可以在ACE作用下由血管紧张素Ⅰ转化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可与各种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它具有很广泛的生理作用,特别是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的调节。作为一个强效血管收缩剂,血管紧张素Ⅱ具有直接的升压作用。它还可导致钠潴溜和醛固酮分泌增加。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可选择性作用于已知与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相关的AT1受体亚型。AT2受体亚型则与心血管作用无关。缬沙坦对AT1受体没有任何部分激动剂的活性,并且对AT1受体的亲和力比对AT2受体更强大(约为20,000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也就是激肽酶Ⅱ,它可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成血管素Ⅱ及降解缓激肽。缬沙坦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也无促进缓激肽和P物质生成的作用,因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象ACE抑制剂那样能引起咳嗽。其它与心血管调节密切相关的激素受体或离子通道,缬沙坦不与之结合或阻断。
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在血压下降时,不影响心率。
突然停药,不会出现血压反跳或其它临床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

缬沙坦口服后可以迅速吸收,其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3%,缬沙坦的体内消除表现为多级指数衰减动力学(T1/2α<1h,T1/2β约9h)。重复给药时,本药物的动力学无改变,每天服用一次很少出现药物蓄积。男性与女性患者的血药浓度相似。
缬沙坦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率高(94~97%)。其稳态分布容积较低(约17L)。与肝血流(约30L/h)相比较,其血浆清除率较低(约2L/h)。被吸收的缬沙坦有70%从粪便排泄,30%从尿中排泄,且主要以原形排泄。
与食物同时服用,缬沙坦的血药浓度的时效曲线下面积(AUC)减少48%,服药8小时后,其血药浓度与空腹服药者相近,但AUC的减少,并未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因此缬沙坦既可与食物同服,亦可空腹时服。

【贮藏】 遮光,密封,在30℃以下保存。
【包装】 暂无权限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暂无权限
【批准文号】 暂无权限
【生产企业】 暂无权限
数据更新时间:2025-07-17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