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01
药智数据企业版
量身打造,体验升级
立即前往
VIP免费试用申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馈纠错 帮助中心
CAS号 71-36-3
中文别名 1-丁醇;丙原醇;第一丁醇;丁醇(回收);酪醇;铬醇;SCHARLAU HPLC正丁醇;1-丁醇, SPECTROPHOTOMETRIC GRADE, 99.0+%;1-丁醇, ANHYDROUS, 99.9%, PACKAGED UNDER ARGON IN RESEALAB;丁醇锆(IV)正丁醇加合物, ZRO{2;1-丁醇, ACS, 99.4+%
英文别名 AQUALINE STANDARD 10.0; 1-Butyl alcohol; 1-Hydroxybutane; Alcool butylique; alcoolbutylique; alcoolbutylique(french); butanol(french); Butanol-1; Butanolen; Butanolo; butanols; butylalcohol(non-specificname); Butylowy alkohol; butylowyalkohol; butylowyalkohol(polish); Butyric alcohol; butyricalcohol; butyricornormalprimarybutylalcohol; CCS 203
分子量 74.1216
分子式 C4H10O
EINECS编号 200-751-6
综合信息 查看供应
目录导航
提示:点击目录可直接跳转到对应的信息。

正丁醇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性状:无色液体,有酒味
熔点:-90.2℃ 
沸点:117.7℃ 
相对密度:0.8109 
折射率:1.3993
闪点:35~35.5℃ 
溶解性: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7.7%(重量),水在正丁醇中的溶解度20.1%(重量)。与乙醇、乙醚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正丁醇产品用途

用途一:用于生产乙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磷酸类增塑剂,还用于生产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环氧清漆等
用途二:用作色谱分析试剂,也用于有机合成等
用途三:丁醇是除草剂2,4-滴丁酯、丁草胺、吡氟禾草灵(稳杀得)和精吡氟禾草灵的中间体。
用途四:丁醇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主要用于配制香蕉、奶油、威士忌和干酪等型食用香精。在糖果中使用量为34mg/kg;烘烤食品中32mg/kg;软饮料中12mg/kg;冷饮中7.0mg/kg;稀奶油中4.0mg/kg;酒类1.0mg/kg。
用途五:GB 2760—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香蕉、奶油、威士忌和干酪等型香精。亦用作萃取用溶剂、色素稀释剂。
用途六:主要用于制造邻苯二甲酸、脂肪族二元酸及磷酸的正丁酯类增塑剂,它们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中。也是有机合成中制丁醛、丁酸、丁胺和乳酸丁酯等的原料。还是油脂、药物(如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和香料的萃取剂,醇酸树脂涂料的添加剂等。又可用作有机染料和印刷油墨的溶剂,脱蜡剂。
用途七:作为溶剂用以分离高氯酸钾及高氯酸钠,也可分离氯化钠及氯化锂。用以洗涤乙酸铀酰锌钠沉淀。比色测定中钼酸盐法测定砷酸时用。测定牛乳中的脂肪,皂化酯类的介质。显微分析时制备石蜡包埋物质。用作脂肪、蜡、树脂、虫胶、树胶等的溶剂。

正丁醇制备方法

方法一:发酵法
以谷物(小麦、玉米等)淀粉为原料,加水调制成醪液,经蒸煮杀菌后接种丙酮丁醇菌,在36~37℃下发酵。发酵醪液经蒸馏分离得丁醇、丙酮和乙醇,丁醇占55%~58%,丙酮占30Z~34%,乙醇占7%~14%。也可以糖蜜或薯类淀粉为原料。
羰基合成法
即REPPE法,以丙烯、一氧化碳和水为原料一步催化直接合成丁醇。反应温度为100~104℃,压力为I.47MPa时,采用正丁基吡咯烷、五羰基铁与水形成的阴离子络合物为催化剂组分,以丁醇为溶剂,单程转化率8%~10%,正丁醇的收率为87%。此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但单程转化率不高,对原料一氧化碳浓度要求高。羟醛缩合法
先将乙醛加入10%的稀碱溶液,在120℃以下反应0.5~2h,生成2-羟基丁醛。当反应到50%时即将碱中和,蒸馏回收未反应的乙醛,由蒸馏塔底获得2-羟基丁醛。然后用硫酸或醋酸使之脱水得到巴豆醛。再以镍铬为催化剂,在180℃和0.29MPa的条件下,巴豆醛加氢还原为丁醇,反应混合物经分馏得产品。此法工艺路线长、设备腐蚀严重,目前只有少数厂家采用。
方法二:发酵法
丁醇过去都用薯类、粮食或糖类为原料,经水解发酵而得。由发酵液所得产品含正丁醇约为54.8%~58.5%,丙酮30.9%~33.7%,乙醇7.8%~14.2%。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发酵法逐步淘汰。反应方程式如下:(C6H10O5)n[n(H2O)]→[菌株]n-C6H12O6[发酵]→CH3COCH3+C4H9OH+C2H5OH得到的发酵液再进行分馏,分别可得到丙酮、乙醇和正丁醇。
乙醛法
以乙醛为原料加入稀碱溶液,温度在20℃以下得到2-羟基丁醛,当反应到50%即行终止,将碱用酸中和,回收未反应的乙醛,在塔底提取2-羟基丁醛,再用硫酸、乙酸等酸性催化剂在105~137℃使脱水生成巴豆醛,再用铜络催化剂在160~240℃加氢得粗正丁醇和丁醛,经精馏而得成品。CH3CH=CHCHO+H2[催化剂]CH3CH2CH2CHO+CH3CH2CH2CH2OH
丙烯羰基合成法
用丙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床层上进行反应,催化剂为沸石吸附钴盐或脂肪酸钴,反应温度130~160℃,反应压力为20~25MPa,反应生成正丁醛和异丁醛,经过精馏进行分离,将正丁醛催化加氢即得正丁醇。CH3CH2CH2CHO+H2→CH3CH2CH2CH2OH也可以用低压法,由丙烯、一氧化碳和水一步法合成丁醇,反应温度100~104℃,压力1.5MPa,采用五羰基铁、正丁基吡咯烷与水的混合物,但丙烯单程转化率较低,仅8%~10%。反应方程式:CH3CH=CH2+3CO+2H2O→n-C4H9OH+2CO2
方法三:由丙酮-丁醇发酵法制取。
由丁醛按Oxo反应氢化而得。
由乙醛缩合为巴豆醛,然后再氢化而成。
方法四:
正丁醇的工业制法主要有三种:发酵法、丙烯羰基合成法和乙醛醇醛缩合法。1.发酵法将粮食、谷类、山芋干或糖蜜等原料经粉碎、加水制成发酵液,以高压蒸汽处理灭菌后冷却,接入纯丙酮-丁醇菌种,于36-37℃下发酵。发酵时生成气体含二氧化碳和氢气。发酵液中含乙醇、丁醇、丙酮、通常比例为6:3:1。精馏后可分别得到丁醇、丙酮和乙醇等,亦可不经分离作总溶剂直接使用。2.羰基合成法 即雷佩法(Reppe Process),焦炭造气得一氧化碳和氢气,与丙烯在高压及有钴系或铑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羰基合成得正、异丁醛,加氢后分馏得正丁醇。3.醇醛缩合法 由两个分子乙醛,经缩合并脱水得到巴豆醛,巴豆醛在镍铬催化存在下于180℃和0.29MPa氢化生产正丁醇。副产的正丁醇可用于生产异辛醇。醇醛缩合法生产1t丁醇消耗98.5%,乙醛1300kg,氢气674kg。

正丁醇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正丁醇储运特性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正丁醇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4360mg/kg(大鼠经口);3400mg/kg(兔经皮);LC502424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毒性:大鼠、小鼠吸入0.8mg/m3,24小时/周,4个月,肝皮肤功能异常;人吸入303×mg/m×10年,粘膜刺激,嗅觉减退;人吸入606mg/m3×10年,红细胞数减少,偶见眼刺激症状;人吸入150~780mg/m3×10年,眼有灼痛感,全身不适,角膜炎。 

安全术语
S13Keep away from food, drink and animal foodstuffs.
远离食品、饮料和动物饲料保存。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46If swallowed,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and show this container or label.
若不慎吞食,立即求医并出示其容器或标签。
S7 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保持容器密封。
S45 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36/37 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S16 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远离火源。
风险术语
R10Flammable.
易燃。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37/38Irritating to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呼吸系统和皮肤。
R41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eyes.
对眼睛有严重伤害。
R67Vapours may cause drowsiness and dizziness.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R11 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39 Danger of very serious irreversible effects.
有极严重的不可逆后果的危险品。
R23/24/25 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