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抗感染疾病合理用药 |
---|---|
药物小类 | 抗真菌合理用药 |
药物名称 | 联苯苄唑 |
英文名 | Bifonazole |
适应症 | 主要用于真菌病、之间真菌病、皮肤和软组织皱褶真菌病,花斑糠疹、皮肤浅表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龟头炎及肛周围、会阴周围念珠菌病。本品对顽固性手癣、足癣疗效最佳,有效率在91%以上;对体癣、股癣、花斑癣的疗效也较好,有效率在90%以上,优于其他同类药物。 |
用法用量 | 外用于患处,每日1次。用于手足癣,连续2周,用于体股癣连续2~3周为1疗程;用于浅表性真菌感染连续2~4周;用于花斑糠疹和红疹连续2周。 |
药理学 | 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低浓度时可组织细胞脂质成分表角固醇的合成,高浓度时使细胞膜脂质特异性结合膜的性质发生变化,使细胞膜机构及功能发生障碍而显示抗真菌药物作用。对皮肤丝状菌、二相性真菌、酵母状真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此外对革兰阳性球菌和组织胞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
药动学 | 正常成人腹部皮肤10厘米×20厘米涂敷联苯苄唑乳膏,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2小时,血浆峰浓度为3.8㎎/L,皮肤吸收率极低,仅为给药剂量的1%~4%,但在皮肤滞留时间很长,可达36~48小时,动物实验表明分布及由体内排出缓慢。 |
相互作用 |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采用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本品疗效,治疗组253列表浅性真菌感染应用本品溶液剂或霜剂;对照组72例应用2%克酶唑霜剂,均为一日2次,一周复查1次。结果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94%和80.5%。其中应用联苯苄唑溶液剂或霜剂分别治疗167例和86例,痊愈率分别为87.5%和100%。 |
不良反应 | 少数患者在治疗初期可见轻微的皮肤刺激症状,表现为皮肤发红、烧灼感,偶见个别患者出现脱皮。 |
抗感染疾病合理用药联苯苄唑(Bifonazole)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