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抗感染疾病合理用药 |
---|---|
药物小类 | 抗真菌合理用药 |
药物名称 | 酮康唑 |
英文名 | Ketoconazole |
适应症 | 临床用于治疗表皮和深部真菌病,包括皮肤和指甲癣、胃肠道酵母菌感染、局部用药无效的阴道白色念珠菌病,以及白色念珠菌、类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尚可用于预防白色念珠菌病的再发,以及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真菌感染。可降低血清睾酮水平,可作为前列腺癌的缓解疗法。 |
用法用量 | 一般感染的用量:1日为200㎎,顿服,在餐间服用吸收最好。直到症状消失,微生物培养结果阴性为止。通常疗程为:真菌性口炎10天;皮肤和毛发真菌病1~2月;曲菌病和全身白色念珠菌病1~2月;类球孢子病和组织胞浆菌病2~6月;球孢子病、甲癣和慢性黏膜皮肤白色念珠菌病可长达6~12个月。当疗效不好时也可剂量加倍,即1次400㎎顿服。阴道白色念珠菌病;1次400㎎,1日2次,连用5日。儿童用量为;1~4岁,每日500㎎;5~12岁,每日100㎎。前列腺癌;1日量800~1200㎎。 |
药理学 | 本品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而抑制其生长。对皮肤真菌、酵母菌和一些深部真菌有效。还有抑制孢子转变为菌丝体的作用,可防止进一步感染。 |
药动学 | 本品在胃酸内溶解吸收,胃酸减少时可使吸收减少,进餐后服用可使吸收增加。单次口服本品200㎎和400㎎后,Cmax分别为(3.6±1.65)㎎/L和(6.5±1.44)㎎/L,Tmax为1~4小时。药物吸收后全身广泛分布,可分布至炎症的关节液、胆汁、唾液、肌腱、皮肤软组织等。很少渗入脑脊液,不适用于霉菌性脑膜炎。蛋白结合率为80%以上,药物在体内部分经肝代谢为数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本品主要由胆汁排泄,由肾排泄量仅占给药量的13%,其中2%~4%以药物原形自尿中排出,消除半衰期为6.5~9小时,肾功能减退者应用本品时对血药浓度无影响。 |
相互作用 |
1.吸收和胃液的分泌密切相关,因此不宜与抗酸药、抗胆碱药或H2阻滞药合用。如必须服上述药物,则在服本品至少2小时后再用。 2.咪唑类抗真菌药与两性霉素B有拮抗作用,合用时疗效减弱。 3.利福平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降低1/3,联用时至少需间隔2小时。 4.服药期间禁服酒精类和肝毒性药物。 |
不良反应 |
1.有恶心、瘙痒、呕吐、腹泻、头痛、嗜睡等反应,偶见血清转氨酶升高,应警惕,必要时停药。 2.有潜在的肝毒性,可致严重的肝损害,已报告有多例死亡。服药期间应经常进行肝功能检查,遇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采取保肝治疗。 |
抗感染疾病合理用药酮康唑(Ketoconazole)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