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01
药智数据企业版
量身打造,体验升级
立即前往
VIP免费试用申请
登录 注册
反馈纠错 帮助中心 打印
药物大类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
药物小类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药物名称 硝酸甘油-动脉粥样硬化
适应症 要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充血性心衰及肺水肿。对AMI合并泵衰竭及并发室间隔穿孔和严重二尖瓣反流有缓解症状作用。 
用法用量

⑴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是一种快速作用的血管扩张剂,具有发挥作用快(12分钟),半衰期短(24分钟),作用消失快(注射停止后1015分钟)的特点。510μg/min即可降低肺毛细血管嵌压,大于40μg/min不仅可扩张静脉血管,对动脉血管也有扩张作用。与硝普钠相比,硝酸甘油对冠脉血液流向缺血区的分布具有更好的作用。硝酸甘油可以降低肺毛压,不同程度地增加严重左室衰竭患者的射血容积和心排出量。硝酸甘油的初始剂量为10μg/min,每35分钟增加一次计量,直接出现低血压反应;一般常用量大剂量为200μg/min

使用硝酸甘油治疗心源性休克时,常与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联合用药,或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以维持或升高已降低的系统动脉压。

⑵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0.6mg)起效快,最适合于治疗急性心绞痛发作和预防发作,急性肺水肿时反复舌下含化本药常可获得良效。口服硝酸甘油后,由于药物在肝脏内迅速代谢,其代谢产物的活性低,故小剂量的口服给药疗效可疑;而口服大剂量的硝酸甘油则可轻微降低动脉压、明显降低左室充盈压、增加运动耐受性,具有确切的抗心绞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大剂量的药物使肝脏对完整分子脱硝基能力达到饱和,有活性的药物能够到达体循环之故。

硝酸甘油静脉滴入适用于口服本药无效的重型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510μg/min即可降低肺毛细血管嵌压,大于40μg/min不仅可扩张静脉血管,对动脉血管也有扩张作用。 
药理学

 1.抑制血小板功能  硝酸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黏附的作用,这种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有助于治疗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硝酸酯还可以稳定冠状动脉内已有的血栓斑块,增加缺血带的灌注,减少梗死面积,因此适用于冶疗急性心肌梗死。

    2.扩张外周血管  硝酸酯对外周动、静脉及小动脉阻力血管有扩张作用,因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详见表7-11。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心脏前后负荷减轻,故心肌耗氧量减少;这是硝酸酯治疗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之一。在一般常规剂量的情况下,硝酸酯对静脉系统的扩张作用较动脉系统大一些。硝酸酯对动脉的扩张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大剂量静脉滴注NTG(硝酸甘油)可使收缩压下降,以直立位时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使硝酸酯获得最大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可令患者在用药时应取坐位或立位;而一旦发生血压显著下降,为避免发生不良后果,应立即令患者平卧。使用硝酸酯尤其是静脉滴注NTG过程中应经常监测血压,以防发生血压过度下降。测量血压时应注意,袖带式肱动脉测压法可能低估NTG的降压作用。 
相互作用

 1.β-受体阻断剂  硝酸酯常与β-受体阻断剂合用冶疗心绞痛,二者均可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酯还可增加氧的供给。但二者合用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心绞痛时应慎重,因为β-受体阻断剂,特别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加剧心绞痛发作。另外,硝酸酯不宜与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断剂合用,因后者有使心率加快的潜在危险。

    2.钙拮抗剂  CCB降低心脏后负荷,而硝酸酯则主要减轻心脏前负荷,二者均可扩张冠状动脉,合用时可减轻心脏的氧需求,增加氧的供给;适用于劳累型、卧位型及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维拉帕米或地尔硫与长效硝酸酯合用通常较硝酸酯与硝苯地平合用为优,因后一联合可使前负荷过度减少,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率加速,也可致头痛、面色潮红。

    3.地高辛  硝酸酯主要扩张容量血管,减轻心脏前负荷,与地高辛合用治疗心衰有协同作用。已使用洋地黄者若心衰急剧恶化,加用硝酸甘油常可迅速纠正心力衰揭。

    4.非强心苷类强心剂  硝酸酯与多巴酚丁胺合用治疗心衰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硝酸甘油可引起血压下降,对心肌收缩明显受损者的心排出量无明显增加效应,而多巴酚丁胺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防止血压下降。二者合用尤其适合于缺血性心脏病、肺水肿、低血压及心源性休克。

    5.利尿剂  硝酸酯与利尿剂合用治疗心衰疗效显著。心源性肺水肿的患者在注射呋塞米的同时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或经口腔喷雾,常可使心衰迅速纠正。长期使用硝酸酯因静脉扩张、血浆容量转移,而使其疗效减低,同时使用利尿剂可恢复硝酸酯的敏感性。

    6.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为动静脉扩张剂,但降低肺循环阻力的作用不及硝酸酯,卡托普利可抑制交感活动,通过负性变时性作用而减慢心率,而硝酸酯则可加快心率。因此,二者合用可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调整心率。此外,卡托普利可抵消硝酸酯的交感活性效应,并提供巯基,从而减少硝酸酯的耐受性的产生。

    7.肼屈嗪  二者均有较强的扩血管效应,硝酸酯主要扩张小静脉,二者合用治疗心衰有协同作用,但需注意可能发生的低血压、心动过速,甚至心肌缺血。

    8.溶栓剂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硝酸酯和溶栓剂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常可出现自发性间歇性冠状动脉阻塞现象,硝酸酯可防止连续溶栓过程中出现的冠状动脉再阻塞。

    9.肝素  静脉使用硝酸甘油可抑制肝素的抗凝作用。通过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发现,已静脉滴注肝素的患者联合应用硝酸甘油时,PTT缩短,如停用硝酸甘油,则肝素的剂量必须相应减少,以避免PTT过分延长引起出血。有报道,当硝酸甘油剂量达到350μg/min时,可引起对肝素的耐受性。

    10.阿司匹林  Weber等报告,已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再给予硝酸甘油,后者的血浆浓度较单独使用增加50% ,系阿司匹林使硝酸甘油经肝代谢清除率降低而致。

    11.乙酰半胱氨酸  硝酸酯耐受性的产生与巯基消耗有关,而乙酰半胱氨酸作为巯基供体可减低耐受性,提高硝酸酯的疗效。

 
不良反应

 硝酸酯类药物是一类非常安全的药物,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和头痛。

    低血压常发生于开始用药时,有些患者对NTG很敏感。低血压的先兆为头晕、晕厥,偶有虚脱表现。其发生机制与硝酸酯减低前后负荷有关;已有低血容量和(或)使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如CCBACEI)者更易发生低血压。饮酒可加剧NTG的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为防止发生严重低血压,用药开始时应给予小剂量。

    直立体位可加剧硝酸酯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使用同一剂量的硝酸酯若患者取坐位或直立位,则心绞痛减少得更快;这是由于直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更多,心脏前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减低更为明显。同样,患者取坐位或直立位时也更易发生低血压。如果患者发生低血压,应立即令患者平卧。静脉用药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时,应立即停止静脉滴注;悄况紧急时应给予补充盐液和抬高下肢,不必使用升压药物,因使用升压药物有潜在的危险性。

    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头痛,个别患者头痛非常严重。轻微的头痛可仅表现为有头颈部不适感。在持续用药过程中头痛常可自行缓解,一般约需7-10天。头痛明显者可给予阿司匹林等镇痛剂。约有20%~30%的患者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

    部分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恶心、呕吐、皮肤反应,如皮肤红斑等。偶有发生严重血管迷走事件者,表现为心动过缓及低血压,这种情况常发生于舌下含化NTG之后。含化NTG者可有口臭。使用皮肤贴膏者偶可发生皮肤局部反应,如发红、发痒及起水疱等。

    硝酸酯可干扰肝素的作用。此外,长时间大剂量静脉滴注NTG可引起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及血中酒精浓度升高。后者可能与制剂本身含有酒精有关。 
数据更新时间:2025-04-24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硝酸甘油-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用药信息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