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消化系统用药 |
---|---|
药物小类 | 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用药 |
药物名称 | 阿苯达唑 |
英文名 | Albendazole |
适应症 |
用于驱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及粪类圆线虫等肠道寄生虫 病;也用于各类囊虫病(如脑型、皮肌型)及旋毛虫病,疗效优于甲苯达唑。 |
用法用量 |
②驱蛔虫、蛲虫、鞭虫:400mg,顿服;③驱其他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等:每天 400mg,连服6天,必要时重复给药1次。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服法同 成人;④治疗囊虫病:每天15~20mg/kg,分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停药15~20天后,可进行第二个疗程。一般为2~3个疗程。必要时可重 复治疗。 |
药理学 |
本品是继甲苯达唑之后又一苯咪唑类驱虫药,具有广谱、 跨纲、高效及低毒的特点,是当前最优秀的驱虫药之一。本品吸收的5%在 体内迅速代谢为丙硫唑砜和亚砜,后者可杀灭组织中的幼虫和肠道中的成 虫和虫卵,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虫体糖原耗竭;抑制延胡索酸还 原酶系统,阻碍ATP的生成,致使虫体失去能量供应而不能生存和发育。 |
药动学 |
本品口服后95%不吸收,在肠内直接对成虫和虫卵作用, 24小时内由粪便排出,吸收后代谢物质在48小时内经肾脏排出。本品可 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口服2.5~3小时后达到血药浓度峰值,t1/2约8.5~ 10.5小时,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
不良反应 |
可见口干、乏力、头晕、嗜睡、头痛、食欲缺乏、 恶心、腹痛、腹泻及腹胀等,但均较轻微,常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不必停药。 少数服药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但一般可恢复正常。 |
注意事项 |
1.本品有胚胎毒及致畸作用,孕妇和2岁以下儿童忌用。 2.急性病、蛋白尿、化脓性或弥漫性皮炎、癫痫等病人不宜用。 3.有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及活动性溃疡者慎用。 4.少数病人服药后可能在3~10天才开始出现驱虫效果。 5.有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6.营养不良、贫血患者应先给予支持疗法,然后再应用本品。 7. 蛲虫病容易自身重复感染,故在集体治疗后2~4周,应重复治疗 一次。 8.在治疗囊虫病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发 热、荨麻疹等反应,反应程度与囊虫数量、寄生部位、机体反应有关,重度感 染者必须住院治疗,进行脑脊液和眼底检查,并密切观察。 |
疗效评价 |
本品对肠道寄生虫的驱杀作用同甲苯达唑,但由于本品 及其活性代谢物口服后吸收迅速,血药浓度比口服甲苯达唑后高出约1 00 倍,肝和肺等组织中均能达到相当高的浓度,并能进入棘球囊内,因此对肠 道外寄生虫也有较好疗效,为甲苯达唑所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