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皮肤病合理用药 |
---|---|
药物小类 | 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的合理用药 |
药物名称 | 硝苯地平 |
英文名 | Nifedipine |
适应症 | 雷诺病、网状青斑、肢端青紫症、白色萎缩、闭塞性动脉硬化、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冻疮、冻伤、寒冷性多形红斑,对烟酸缺乏症目前多用烟酰胺。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5~10mg,一日3次,Raynaμd患者在进入冷环境前含化5~10mg也有效。 |
药理学 | 具有抑制Ca2+内流的作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同时能扩张外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下降,此外尚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药动学 | 口服或舌下含化硝苯地平后几乎完全被吸收(>90%),仅20%~30%经门静脉为肝脏所摄取并代谢。生物利用度大65%以上。口服15分钟起效,1~1.5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作用时间持续4~8小时。舌下给药2~3分钟起效,15~20分钟血药浓度达高峰,作用时间持续4~8小时。硝苯地平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转变为无活性的极性形式,代谢产物几乎80%经肾排泄(其中90%在24小时内排出),也有一部分经肝脏循环被吸收。经胃肠道排泄的代谢物约占15%,只有微量的原形硝苯地平在尿中才出现。生物半衰期月4~5小时,故需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有效血浓度。长期服用无积蓄作用。 |
相互作用 |
1. 与阿司匹林合用,能明显增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减少其用量及不良反应,但应注意两者合用易诱发出血倾向。 2. 与西咪替丁合用时,可降低硝苯地平的清除率,故硝苯地平剂量应减少40%。
|
不良反应 | 可有头痛、头晕、面部潮红、低血压、肢端麻木、恶心、呕吐、乏力、精神不振、牙龈肿胀、踝部肿胀等,一般均较轻微,无需停药。 |
注意事项 | 低血压患者及孕妇禁用。 |
疗效评价 | 硝苯地平每日30~60mg对雷诺病的有效率达60%~88%,有报道对PSS伴发的雷诺现象也有效,可使指端温度升高,对冻疮患者局部外用有效。 |
皮肤病合理用药硝苯地平(Nifedipine)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