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内分泌代谢疾病合理用药 |
---|---|
药物小类 |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的合理应用 |
药物名称 | 氯化钾 |
英文名 | Potassiumchloride |
适应症 |
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 害较大(如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时,或有进食不足、严重或慢 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Bartter’s综合征时 ,需预防性补充钾盐。 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使用 排钾利尿药、低钾性家族性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使用 高渗葡萄糖等。 |
用法用量 |
成人,口服,一般一次0.5~1g,一日2~4次,按病情需要调整剂量。 一日最大剂量为6g。静脉滴注: ① 一般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滴注。一 日补钾量为3~4.5g。 ② 体内缺钾引起的严重快速室性异位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 过速,短暂、反复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等威胁生命的严 重心律失常),补钾浓度要高(可达0.5%甚至1%)、滴速要快,以1. 5g/h ( 20mmol/h)滴注,补钾量可达一日10g或更高。如病情危急,补钾 浓度和速度可超过上述规定,但需严密动态观察血钾及心电图等,防 止高钾血症发生。 |
药理学 |
钾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浓度为150~160mmol/L;而细胞外的主要 阳离子是钠离子,钾浓度仅为3.5~5mmol/L。机体主要依靠细胞膜上 的Na+/K+-ATP酶来维持细胞内外的K+、Na+浓度差。体内的酸碱平衡 状态对钾代谢有影响,如酸中毒时H+进入细胞内,为了维持细胞内外 的电位差,K+释出到细胞外,引起或加重高钾血症。正常的细胞内外K+ 浓度及浓度差与细胞的某些功能有密切关系,如碳水化合物代谢、 糖原储存和蛋白质代谢、神经及肌肉(包括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等。 |
药动学 |
口服钾全部由胃肠道吸收,肾小球滤过液中的钾盐在近曲小管内几乎 完全被重吸收。在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通过钠泵使K+与管腔内Na+交 换而被排泄。钾90%由肾脏排泄,10%从粪便排出,另有少量自唾液 、汗腺、胆汁和胰液排出。 |
相互作用 |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肝素可抑制醛固酮合成或分泌 ,减少尿钾排泄,故与本品合用时易发生高钾血症。 2.抗胆碱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本品同服时,可加重本品的胃肠道 刺激症状。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和促皮质素(ACTH),因 可促进尿钾排泄,故合用时可降低本品疗效。 |
不良反应 |
1.口服可有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咽部不适、胸痛(食管刺激) 、腹痛、腹泻,甚至消化性溃疡及胃肠道出血。空腹服用、剂量较大 或原有胃肠道疾病者更易发生。 2.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滴注的静脉较细小时,患者常感疼 痛。 3.过量应用本品、滴注速度较快或原有肾功能不全时易导致高钾血症 ,临床表现为软弱乏力、手足口唇麻木、不明原因的焦虑、意识模糊 、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甚至心脏停搏;心电图 表现为高而尖的T波,并逐渐出现PR间期延长、P波消失、QRS波变宽 、正弦波等。 |
内分泌代谢疾病合理用药氯化钾(Potassiumchloride)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