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抗感染疾病合理用药 |
---|---|
药物小类 | 抗病毒合理用药 |
药物名称 | 伐昔洛韦 |
英文名 | Valaciclovir |
适应症 | 用于带状疱疹及Ⅰ、Ⅱ型单纯疱疹的感染,包括初发和复发的生殖器疱疹。本品在医生的指导下,可用于阿昔洛韦的所有适应症、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 |
用法用量 | 口服用于带状疱疹,一次300mg,一日2次,连续10天,总用量6000mg。用于单纯疱疹,一次300mg,一日2次,连续7天,总用量4200mg。用于生殖器疱疹,一次300mg,一日2次,连续5-10天。用于尖锐湿疣,一次300mg,一日2次,连续9-27天。 |
药理学 | 本品抗病毒谱广,对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人乳头瘤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疗效显著。本品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能迅速完全地转化为阿昔洛韦,在病毒感染细胞内,被脱氧苷激酶活化,进一步磷酸化为三磷酸酯,通过抑制DNA聚合酶,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终止病毒的复制,从而达到抗病毒作用。 |
药动学 | 口服后吸收较完全,生物利用度为65%,进食不影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本品在水解酶的作用下,迅速在肠道和肝脏水解,完全代谢转化成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为后者的3-5倍。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24小时后可以从所有组织中清除,48小时后全部给药剂量从尿和粪便中排出。代谢物主要从尿液中排出。 |
不良反应 | 本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昔洛韦相似,常见头痛、恶心、腹泻、腹痛、乏力等反应,但并不引起血象、肝肾功能改变。实验室检查可见ALT、AST升高。过敏反应后皮疹、荨麻疹,偶见肾功能损害。已有报道某些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在使用高剂量的本品后可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
疗效评价 | 国外1141例5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口服本品一次1000mg,连续7-14天,与口服阿昔洛韦一次800mg进行对照,结果本品治疗后明显加快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消除。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报道,应用本品122例患者,一次300mg,一日2次,连续9天,结果痊愈45例、显效66例,总有效率达90%,并能减少患者的疼痛和皮损的发生。国内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试验中, 治疗组入选200例口服本品一次300mg,一日2次,连续10天;对照组47例肌注聚肌胞一次2g,隔日1次,连续10天。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有效率为79.5%和94.5%;对照组为42.6%和65.9%。 |
抗感染疾病合理用药伐昔洛韦(Valaciclovir)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