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大类 | 消化系统用药 |
---|---|
药物小类 | 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用药 |
药物名称 | 埃索美拉唑 |
英文名 | Esomeprazole |
适应症 |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 -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 -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
用法用量 |
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40mg,每日1次,连服4周。对于食管炎未治愈或持续有症状的患者建议再服药治疗4周。 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20mg,每日1次。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症状控制没有食管炎的患者:20mg,每日1次。如果用药4周症状未获控制,应对患者作进一步的检查。一旦症状消除,随后的症状控制可采用按需疗法,即需要时口服20mg,每日1次。 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预防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天。 |
药理学 |
药效学特性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通过特异性的靶向作用机制减少胃酸分泌,为壁细胞中质子泵的特异性抑制剂。作用部位和机理埃索美拉唑呈弱碱性,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集并转化为活性形式,从而抑制该部位的H+/K+-ATP酶(质子泵),对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的胃酸分泌均产生抑制。 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和40mg后,在1小时内起效。重复给以20mg每天1次连续5天,在第5天服药后6-7小时测量,五肽胃 泌素刺激引起的平均高峰泌酸量降低90%。 症状性GERD患者每天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和40mg,5天后24小时胃内pH>4的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3小时和17小时。维持胃内pH>4的时间至少8小时、12小时和16小时的患者比例在埃索美拉唑20mg时分别为76%、54%和24%;在40mg时分别为97%、92%和56%。进食对埃索美拉唑降低胃内酸度的效应无显著影响。 抑制胃酸的治疗效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40mg4周的愈合率约为78%,8周后为93%。 埃索美拉唑20mg,1日2次与适当的抗菌药物联用治疗1周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约为90%。1周根除治疗后,对没有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无需再单用抑酸剂作愈合溃疡和消除症状的后续治疗。 与抑制胃酸相关的其他效应使用抗酸药物治疗期间,胃酸分泌减少会导致血清胃泌素增高。在长期使用抗酸药物治疗期间,有报道胃腺囊肿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多。这些改变是显著地抑制泌酸后的生理性反应,其性质为良性,并视为可逆性的。 毒理研究 基于常规的多次用药毒性、基因毒性和生殖毒性研究,临床前的相关研究没有显示埃索美拉唑对人类有特殊的危害。用消旋混合物在大鼠中的致癌研究发现了胃的ECL细胞增生和类癌。在大鼠中对胃的这些效应是由于持续、显著的高胃泌素血症的结果。后者继发于胃酸产生的减少,见于长期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剂后的大鼠。 |
药动学 |
吸收与分布埃索美拉唑对酸不稳定,口服采用肠溶衣颗粒。体内转化为R-异构体的量可以忽略。埃索美拉唑吸收迅速,口服后约1-2小时血浆浓度达到高峰。单剂量40mg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4%,而每日1次重复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9%。 代谢与排泄埃索美拉唑完全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YP)代谢。埃索美拉唑的大部分代谢依靠多形性的CYP2C19,生成埃索美拉唑的羟化物和去甲基代谢物。剩余部分依靠另一特殊异构体CYP3A4代谢生成埃索美拉唑砜,后者为血浆中的主要代谢物。 以下的参数主要反映CYP2C19功能正常的个体,即快代谢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总血浆清除率在单次用药后约为17L/h,多次用药后约为9L/h。血浆消除半衰期在重复每日1次用药后约为1.3小时。重复给药后,埃索美拉唑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大。这种增大是剂量依赖性的,并在多次用药后导致非线性的剂量AUC关系。这种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是由于首过代谢和机体总清除率降低所致,而造成这种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埃索美拉唑和(或)其代谢物埃索美拉唑砜抑制了CYP2C19。按每日1次给药时,埃索美拉唑在2次用药期间从血浆中完全消除,没有累积的趋势。 埃索美拉唑的主要代谢物对胃酸分泌无影响。一次口服剂量的近80%的埃索美拉唑以代谢物形式从尿中排泄,其余的从粪便中排出。尿中的原形药物不到1%。 特殊患者人群人群中大约1-2%的个体缺乏有活性的CYP2C19酶,称为慢代谢者。这部分个体的埃索美拉唑代谢可能主要由CYP3A4催化。每日1次埃索美拉唑40mg重复给药后,慢代谢者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比具有活性CYP2C19的个体(快代谢者)高出近100%,平均血浆峰浓度增加约60%。这些发现与埃索美拉唑的剂量无关联。 埃索美拉唑在老年人(71-80岁)中的代谢没有显著性的变化。在有轻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中,埃索美拉唑的代谢会减弱。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代谢率降低,可使埃索美拉唑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大1倍。因此,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所使用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20mg。每日用药一次时埃索美拉唑或其主要代谢产物没有累积的趋势。在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还没有进行过类似的研究。由于肾脏只担负埃索美拉唑的代谢物而不是原形药物的排泄,因此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预期其埃索美拉唑的代谢不会发生变化。 |
相互作用 |
对于那些吸收过程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在埃索美拉唑治疗期间,由于胃酸下降,可增加或减少这些药物的吸收。与使用其他泌酸抑制剂或抗酸药一样,埃索美拉唑治疗期间酮康唑和依曲康唑的吸收会降低。 埃索美拉唑抑制CYP2C19,后者为埃索美拉唑的主要代谢酶。因此,当埃索美拉唑与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如地西泮、西酞普兰、丙米嗪、氯米帕明、苯妥英等)合用时,这些药物的血浆浓度可被升高,可能需要降低剂量。特别是埃索美拉唑用于按需治疗时,更应考虑这一点。合用埃索美拉唑30mg可使经CYP2C19代谢的地西泮的清除下降45%。合用埃索美拉唑40mg,可使癫痫患者的血浆苯妥英的谷浓度上升13%。因此,苯妥英治疗期间,当合用或停用埃索美拉唑时,建议监测苯妥英的血药浓度。在健康志愿者中,合用埃索美拉唑40mg,可使西沙必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32%,消除半衰期延长31%,但并不显著性增高西沙必利的血浆峰浓度。 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对阿莫西林、奎尼丁或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没有临床相关性的影响。 埃索美拉唑经CYP2C19和CYP3A4代谢。埃索美拉唑与CYP3A4抑制剂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合用,可使机体对埃索美拉唑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加倍,但埃索美拉唑的剂量无需调整。 |
不良反应 | 在埃索美拉唑的临床试验中已确定或怀疑有下列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均没有剂量相关性。常见反应(>1/100,<1/10):头痛、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少见反应(>1/1000,<1/100):皮炎、瘙痒、荨麻疹、头昏、口干。在消旋体(奥美拉唑)的使用中曾观察到下列不良反应,因而在埃索美拉唑的使用中也可能发生。 |
注意事项 |
已知对埃索美拉唑、其它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或本品的任何其他成份过敏者禁用。 当出现任何报警症状(如显著的非有意的体重下降、反复的呕吐、吞咽困难、吐血或黑便),怀疑有胃溃疡或已患有胃溃疡时,应排除恶性肿瘤,因为使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可减轻症状,延误诊断。 无妊娠期使用埃索美拉唑的临床资料可供参考。动物实验未显示埃索美拉唑对胚胎或胎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作用。用消旋混合物进行的动物实验未显示对妊娠、分娩或出生后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有害影响。但给妊娠期妇女使用埃索美拉唑应慎重。 尚无在儿童中使用的经验。 |
消化系统用药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临床用药信息
扩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