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中,对于未包含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中的文件,应当注明该证据文件名称及其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编号备查。
2、在综述中:
1) 明确产品的所有制造材料,包括粘结剂或焊接剂等,建议以列表的方式进行明确,有化学名称、商品名或牌号的一并明确。
2) 明确与人体接触材料的接触部位,接触方式,接触持续时间,及预期与人体最长接触时间的确定依据及相关研究资料。
3) 提供产品制造材料的供应商清单,供应商具有相应的生产资质,双方签署的供购协议或同类证明性文件,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标准及入厂检验报告,并与产品的制造材料清单一一对应。
4) 提供各制造材料的安全性评价资料。
5) 请提供产品各组件清晰的工程结构图。
6) 请在图示中标识器械外径信息。
7) 建议在表1中增加开口尺寸的相关信息。
8) 请提供最初包装的制造材料信息,并论证其与灭菌方法相适应,并提供包装图示。
9) 请提供与同类产品的详细、完整、全面的列表对比说明(包括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制造材料、性能指标、作用方式、适用范围等),建议包括国内已上市的国产产品及进口产品,阐述申请注册产品的研发背景和目的。
3、在研究资料中:
1)在“一次性使用止血夹(HR)同类产品对比测试报告”中,确认产品的包装外观和产品外观的测试方法是否规范、严谨,建议重新修改后验证;并提供夹持力制定的依据;确认选择的样本量及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说明依据结论推断与同类产品无差别的适用性。
2)在“一次性使用止血夹(HR)物理性能验证方案”和“一次性使用止血夹(HR)物理性能验证报告”中,请结合产品的预期用途,考虑该产品与内窥镜的相容性、手柄的推送性能、止血夹的释放、止血夹的撤回、止血夹的抗拉强度、以及释放后止血夹的完整性等性能的验证,并结合产品的临床使用环境,如酸碱度以及是否在X射线下使用或观察,考虑产品的耐腐蚀性和射线可探测性的性能验证;同时请确认验证的样品为产品的原材料还是产品本身。
3)根据产品工艺及材料属性进一步说明化学性能项目的充分性;如需增加控制项目应一并修订技术要求,并请提供化学性能验证报告。
4)应按照43号公告附件4以及《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345号文)提交生物学评价资料(包括生物学试验报告)。同时应根据产品预期与人体接触的最长时间和接触方式,进行充分的生物学评估。
5)进行生物学试验的项目,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国食药监械[2007]345号)中规定“生物学试验应当由有生物学试验资质的机构按GB/T 16886-ISO 10993系列标准规定进行并出具报告”,请确认委托检验机构是否具有国家局认可的 “生物学试验资质”,如不具有,请重新委托检验。6)产品的遗传毒性应考虑有无诱发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7)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记录中提到对产品进行PQ物理性能确认和微生物性能确认,但未见相关的验证报告,请重新提交,应包括验证方案(样品数量、试验方法、试验程序等)和验证报告。样本量的选择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8)请提供环氧乙烷灭菌残留毒性及二氯乙醇残留量验证报告。
4、生产制造信息中:
1)明确生产过程中各种加工助剂的使用情况及对杂质(如残留单体、小分子残留物等)的控制情况。
2)提供关键工艺和特殊工艺的验证资料,并应提供各报告中验证的样本量数目,并且样本量及数据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5、在临床评估报告中:
1)请提供“(一)申报产品与同品种产品对比表”中对照产品的比较项目列明情况的支持性资料,如体现对照产品的生产工艺、性能要求、安全性评价等内容的合法的支持性资料。如不充分,建议进行临床试验。
2)请确认制造材料等比较项目是否存在差异,并对差异性是否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并提交相应的验证资料和确认资料。
3)本次申报产品为不锈钢夹,而收集的部分文献数据为钛夹的相关临床数据,请首选确认是否为同品种,再进一步提供临床评价资料。
4)注册申请人需根据申报产品/同品种医疗器械的具体情况(如设计特征、适用范围等)选择检索数据库,数据库的选择应具有全面性,请根据上述原则提交选择数据库的合理理由。
6、请根据临床评估报告的结果确认产品的适用范围。
7、在产品的风险分析报告中,应识别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的各潜在风险点,并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请重新补充后提交。
1、 在产品技术要求中:
1) 确认产品外观的测试方法是否规范、严谨,建议重新修改后验证。
2) 并提供夹持力制定的依据。
3) 对于与人体持久或长期接触的材料,请明确检测方法,并提供型式检测报告。
4) 请结合产品的预期用途,制定产品与内窥镜的相容性、手柄的推送性能、止血夹的释放性能、止血夹的撤回性能、止血夹的抗拉强度、以及释放后止血夹的完整性等性能,并提交试验方法和型式检测报告。
5) 请结合产品的临床使用环境(如酸碱度),确认产品的耐腐蚀性的试验方法方法是否合理,如不充分,建议模拟产品的临床使用环境,进行耐腐蚀性使用。
6) 确认该产品是否在X线下使用或观察,如是,请增加射线可探测性能,并提交试验方法和型式检测报告。
7) 建议参考YY/T 0079-2006的相关要求,增加夹片的表面粗糙度、硬度和韧性要求,并提交试验方法和型式检测报告。
8)建议参考GB11244的“4.8安全性”的相关要求,提交试验方法和型式检测报告。
9、请重新提供标签样稿,如标签上印刷的联系电话改变。